時光的腳步已然邁過新年的門檻,充滿喜慶的鑼鼓聲,又吵醒了樹杈廊檐下沉睡的盞盞紅燈籠,空氣四周依然是揮之不去的濃濃年味。鏗鏘有力的鞭炮聲此起彼伏,歡聲笑語時隱時現(xiàn),仿佛人們沉醉在年的歡樂氛圍之中不愿醒來。哦,一晃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(jié),在這個闔家團圓的日子里,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時候過元宵節(jié)的快樂時光。
我的家鄉(xiāng)位于渭北一個不大不小的村莊,它寧靜安詳?shù)臉幼由钌畹亓粼谖业挠洃浝,尤其每逢過節(jié)時的點點滴滴。每每想起那些時光,就感到十分親切和溫暖。在我的印象中,家鄉(xiāng)的元宵節(jié),挑燈籠、打社火、扭秧歌、敲鑼鼓、放煙花……這些喜慶的畫面猶如一壇陳年老酒,無不令我陶醉癡迷、歷久彌香。
我對家鄉(xiāng)元宵節(jié)最深刻的記憶,是來自元宵之夜我們手中點亮的紙燈籠。猶記得,從正月初八開始,村里便會出現(xiàn)賣燈籠的小販。那形色各異的燈籠,看得著實讓人眼饞。而在我家,父親總會自制一些燈籠給我。父親用高粱秸稈自制一個方形的框架,在外部貼上畫有各種圖案花紋的紙張,底部留出插蠟燭的地方,頂端拴上繩線,一個簡陋的燈籠就做成了。父親做的紙燈籠雖然簡單,卻很美觀!壓下去便于攜帶收藏,撐開來就是形態(tài)各異的燈籠。他在底座中間設(shè)計好鐵片做成的蠟燭托,像四瓣的小花,放上蠟燭后,將四個“花瓣”豎起,以固定蠟燭,再將燈籠輕輕向上拉開,用一根小竹棍將燈籠上方的細鐵絲纏繞挑起,一個氤氳著朦朧光影的燈籠便熠熠生輝起來,那燈籠上好看的圖案被燈光一渲染,在地上晃動成魅惑的影子,惹得我們這些孩子手舞足蹈,興致勃勃、異常開心。那個年代,正月十四、十五、十六,明月當(dāng)空之下,我們這些孩子挑著或拉著心愛的燈籠、燈車,成群結(jié)隊地炫耀著、顯擺著、碰著鬧著,已然成為鄉(xiāng)村元宵節(jié)一道獨特靚麗的風(fēng)景。
正月十五元宵節(jié),對于家鄉(xiāng)人來說,不僅是年的終結(jié),更體現(xiàn)出傳統(tǒng)文化的魅力。其中家鄉(xiāng)老傳統(tǒng)——“社火”最是令我難以忘懷。記憶中,正月十四、十五,天朗氣清、惠風(fēng)和暢,春意融融、張燈結(jié)彩,幾百人的社火隊伍依序排列,禮炮聲聲、彩旗飛舞、鑼鼓喧天,社火編隊宛若一條長龍緩緩游動,領(lǐng)頭者披掛腰鼓、手中的鼓杖將腰鼓擊打得高亢奮進、聲樂激昂,身后兩頭身披金黃彩甲的舞獅隊員更是踩著鼓點上躥下跳、手舞足蹈,無不令人賞心悅目、嘆為觀止!還有跑旱船、打腰鼓、扇子舞、大頭娃、小雜耍、踩高蹺,各展風(fēng)采、盡顯技藝,意趣盎然!高蹺、芯子表演尤為精彩,引人入勝。四個芯子凌空而起,由男孩女童扮演的全家福、二進宮、長坂坡、盜靈芝戲劇人物造型逼真,活脫可愛,高蹺隊裝扮的鋤美案、七仙女、三娘教子、打柴勸弟等形象各異,生動傳神。社火隊伍兩旁的姑娘們穿紅著綠,濃妝艷抹,喜氣洋洋地表演著秧歌,盡情展示著美麗,圍觀的人群笑聲陣陣,喝彩不斷,臉上蕩漾著喜悅的神情,我們一群孩子也跟隨著表演者的步伐擁來擠去,分享節(jié)日的喜悅……那年那月,家鄉(xiāng)人歡聚在一起,同慶、同喜、同樂,熱熱鬧鬧打社火,歡天喜地過十五。那場景熱鬧非凡、喜慶洋洋,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中。
家鄉(xiāng)元宵節(jié)晚上的焰火,也是記憶中不可或缺的景致。那時候的煙花不像現(xiàn)在煙花種類繁多,我酷愛放煙花,而我用的“簇簇”是一根很細的紙線,裹著很少的火藥,點燃后發(fā)出星星點點的火花,發(fā)出細小的噼噼啪啪的響聲。在黑夜中很好看。閃閃的火花映在我們的眼睛里,亮晶晶的,空氣中飄蕩著濃濃的煙火味道。還有印象中最常見的是一種叫做“起火”的煙花,當(dāng)十幾束禮花一起升入天空,綻放出細小的一團團美麗的花瓣,場面蔚為壯觀……那年那月,即使這樣粗糙簡陋的紙燈籠和煙火,在那個年代里,也給年少的我們帶來了許多快樂。
兒時的元宵節(jié)在家鄉(xiāng)就是這么過的,那火光、那熱鬧,那歡天喜地的節(jié)日氣氛,讓我回味無窮,至今感覺如在眼前……
()
|
陜公網(wǎng)安備 61058102000140號